搜索
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美妆 > 美妆大全 > 如何化妆 > 导航 >

古代如何化妆

古代如何化妆

2020-08-19

如何化妆。

古代如何化妆

中国古代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,是一种黑色矿物,也称石黛,现在我们有眉笔、眉粉,但是想要画出古代女子眉毛的精髓,要学会剔眉和遮盖。下面介绍古代如何化妆,希望为您带来帮助。

[妆粉]

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,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。据唐书记载,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,竟高达百万两!对于傅粉的方法,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,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,美者用之,愈增其美,白者可使再白,黑上加之以白,是欲故显其黑,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。

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,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;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,俗称胡粉。因为它是化铅而成,所以又叫铅华,也有称铅粉的。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,使皮肤保持光洁。还有一种香粉,是用粟米制作,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,便成香粉,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,所以用它敷面,不容易脱落。

手法:现在我们只要用粉底液就能轻松起到遮盖瑕疵、均匀肤色的效果,但是粉底液之后使用粉饼或散粉起到定妆的效果,注意粉质要细腻,并且粉中不要含珠光颗粒,重在强调素雅的妆面和细腻的肤质。

[描眉]

画眉是中国最流行、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,产生于战国时期。屈原在《楚辞大招》中记:粉白黛黑,施芳泽只。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。汉代时,画眉更普遍了,而且越画越好看。《米庄台记》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,连头眉,一画连心甚长,人谓之仙娥妆。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。

到了盛唐时期,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,形如桂叶或蛾翅。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,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,称其为晕眉。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,称为细眉,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,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:鸳鸯眉、小山眉、五眉、三峰眉、垂珠眉、月眉、分梢眉、涵烟眉、拂烟眉、倒晕眉。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,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。

手法:中国古代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,是一种黑色矿物,也称石黛。现在我们有眉笔、眉粉,但是想要画出古代女子眉毛的精髓,要学会剔眉和遮盖。用粉底盖住原有的眉形以及多余的眉毛,再用眉笔勾画。

[胭脂]

所谓的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,它的花瓣中含有红、黄两种色素,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,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,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。古代女子的妆面有两种,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,名为绵燕支;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,名叫金花燕支。这两种胭脂都经过阴干处理,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。除了红蓝外,制作胭脂的原材料还有重绛、石榴、山花及苏芳木等。

手法:先抹白~粉,再涂胭脂,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,所以双颊多呈红色,而额头、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~粉的本色来,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,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,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,即指这种妆式;还可以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,然后用白~粉轻轻罩之。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,名称也不同,浓艳者称酒晕妆,稍浅一些称飞霞妆。

[朱唇、花钿]

古代称口红为口脂、唇脂。口脂朱赤色,涂在嘴唇上,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,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,即樱桃小口一点点,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,檀色就是浅绛色。北宋词人秦观在《南歌子》中歌道:揉兰衫子杏黄裙,独倚玉栏,无语点檀唇。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。当然,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,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,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。而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。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?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,有用金箔剪裁成的,还有用纸、鱼鳞、茶油花饼做成的,最有意思的是,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!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,而且别出心裁,不拘一格。

手法:用粉底遮盖唇部原有的唇色,然后用哑光唇膏从唇珠上色,然后用唇刷或无名指指腹轻轻将颜色向外推开,形成晕染的状态。

古代女人怎么化妆

开始的粉底就是普通的米做成的粉,就叫米粉。

但是因为不好定妆,人们又发现了铅粉。虽然涂在脸上会增白,上妆效果好不易掉落,但是长期使用会让肌肤发青甚至金属中毒。

除了这些粉以外还有水银粉、紫粉,珍珠粉,滑石粉、爽生粉、养颜粉、香粉等等

打完粉底,我们就要涂腮红了,一般用胭脂作为腮红,胭脂音同燕脂燕支,为外来语。汉代时从匈奴传入我国。妇女敷粉后以之饰面,当年匈奴人有诗,失我焉支山,使我嫁妇无颜色,意思是当年汉朝打到匈奴,占领了焉支山,因为焉支山里可以开采用于提炼成腮红的矿物质,所以匈奴人痛恨自己的妇女们都没了化妆品。

早在商周,妇女以懂得在面部擦拭腮红美饰自己,只是当时并不流行,只有舞姬与宫人使用,所用材质为朱砂。汉朝后胭脂的进入改变了传统化妆材料并且使红妆得到进一步推广。再后来人们发现一种红蓝花。它的花瓣中含有红、黄两种色素,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,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,淘去黄汁后,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。

然后,我们就可以画眉了,画眉是中国最流行、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,产生于战国时期。

用来给眉毛上色的黛一开始是青绿的。所以黛色指的就是近似黑又发绿的颜色,常用黛画眉所以又翠眉红颜一说。

后来慢慢演化成黑色,当然也有黄色等非主流颜色

之后是其他装饰

1.贴花钿:将各种材料剪成的花样,贴于脸上,一般是额头,脸蛋。大家熟悉的《木兰辞》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。

2.面靥是施于面颊酒窝处的一种妆饰,也称妆靥。

起初并不是为了妆饰,而是宫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标记。当某妃例假来临,不能接受帝王御幸,即在脸上点上小点,称为点痣,也叫点的,女史见了,即不用列名,

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妆饰,多在嘴角边所点的。

3斜红

相传三国时,魏文帝曹丕宫中有一名宫女叫薛夜来,文帝对她十分宠爱。一天夜里,文帝在灯下读书,四周围是以水晶制成的屏风。薛夜来走近文帝,不觉一头撞上屏风,顿时鲜血直流,伤处如朝霞将散,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,但文帝对她宠爱如昔。其他宫女有见如此,也模仿起薛夜来的样子,用胭脂在脸部画上这种血痕,名晓霞妆。时间一长,便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妆式--斜红。一般画在太阳穴处,是一条红色弯弯的新月形,有的还故意描绘成残破状,像伤疤一样

最后就是画龙点睛的口红了

唐代唇妆以小为美,口红被叫做口脂、唇脂,在动物脂肪中加入香料和红蓝花染色的脂就是口红了,有的配方还会加入朱砂、蜜蜡、香油等等

同时根据历史记载有用雕花象牙筒来盛的口脂,也有这种纸片口红,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见到。

中国古代女子如何化妆

唐朝诗人元稹写诗《恨妆成》,大致将女子化妆的过程概括为8个步骤:敷粉、施朱、画眉、点唇、额黄、斜红、花钿、面靥。

敷粉

中国古人最早使用米粉敷面,随后又发展出铅粉、紫粉、珍珠粉、干粉、水银粉、檀粉、香粉等丰富的妆粉。东方女子追求肌肤白皙,妆容时先在脸上敷粉。这类粉末最主要成分是铅,所以又称铅华。诗云:最爱铅华薄薄妆,更兼衣着又鹅黄。除铅华,各朝也调配自己独特的妆粉。唐人喜欢在粉中掺入西域香料,称迎蝶粉;宋人将益母草、蚌粉等调制玉女桃花粉;明人则以玉簪花为主料,制玉簪粉。

施朱

伴随着敷粉,女子往往还要施朱,即在脸颊上施一定程度的红色妆品,使面色红润。这种妆品便是为人所熟知的胭脂。《中华古今注》曰:燕脂盖起自纣,以红蓝花汁凝做燕脂。以燕国所生,故曰燕脂。据史书记载,美人妆,面既施粉,复以燕支晕掌中,施之两颊,浓者为酒晕妆,浅者为桃花妆,薄薄施朱,以粉罩之,为飞霞妆。可见胭脂对妇女面部化妆的重要。

画眉

中国传统妆容不重眼妆,但极重眉妆。早在周代《楚辞大招》中便有粉白黛黑,施芳泽只的描述,说明用黛画眉之俗,由来已久。《诗经》有螓首蛾眉,汉魏时期出现了城中好广眉,四方画半额,唐代眉妆更是长、阔、浓的集锦之作,宋明时期的眉妆又重新兴起纤细秀丽的长蛾眉。

点唇

中国古代女子点唇的历史由来已久,先秦文人宋玉笔下《神女赋》中就有眉联娟以蛾扬兮,朱唇的其若丹的词句。刘熙《释名释首饰》一书中便记载了点唇所用的唇脂:唇脂,以丹作之,像唇赤也。点唇的式样千变万化,不拘一格,总的来说以娇小浓艳为美,俗称樱桃小口。

面饰是女子饰容的常见手法,主要分为四种额黄花钿面靥和斜红。

额黄

额黄是以黄色颜料染画于额间而得名,也称鹅黄贴黄鸦黄等。唐代虞世南《应诏嘲司花女》载:学画鸦黄半未成,垂肩亸袖太憨生。五代牛峤《女冠子》词:鹅黄侵腻发,臂钏透红纱。北朝花木兰女扮男装,代父从军载誉归来后,也不忘当窗理云鬓,对镜贴花黄。这些诗词中提到的便是额黄妆。

《木兰诗》里叙述木兰恢复女儿身份后当窗理云鬓,对镜贴花黄,说的就是额黄妆。

在古代,额黄妆是未出阁的少女常用的装束,所以在民间,黄花闺女成了少女的代称,而且沿用至今。

斜红

形如月牙,色泽鲜红,分列于面颊两侧,鬓眉之间,其形象古怪,立意稀奇,有的还故意描成残破状,犹如两道刀痕伤疤,亦有作卷曲花纹者。南朝梁简文帝《艳歌篇》中曾云:分妆间浅靥,绕脸傅斜红。

花钿(din)

专指一种饰于额头眉间的额饰,也称额花花子等。花钿图案繁复多变,有的形似牛角,有的状如扇面,有的又和桃子相仿。其中以梅花形最为多见,这便是承继于南朝寿阳公主的梅花妆。五代牛峤《红蔷薇》诗:若缀寿阳公主额,六宫争肯学梅妆。《酒泉子》词:眉字春山样,凤钗低袅翠寰上,落梅妆。均咏的是此种梅花形花钿。

面靥

又称妆靥。靥指面颊上的酒窝,因此面靥一般指妇女施于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。古代的面靥名称叫的(也称勺)。指女子点染于面部的红色圆点。汉代刘熙《释名释首饰》载:以丹注面曰勺。勺,灼也。面靥的形状也并不只局限于圆点,而是各种花样、质地均有。有的形如钱币,称为钱点;有的状如杏桃,称为杏靥;还有各种花卉的形状,称为花靥。

不过在古代,达官贵人才能用得起这些化妆品,平民老百姓连吃饱都成问题,别说美容化妆了,所以化妆一般都是有钱人的活动。

古代美女如何化妆

第一个大项目,去除脸部汗毛,保湿补水。这个现代妇女都知道,用面膜,鼻贴,甚至遮瑕膏,收敛水什么的。不过古人没有这些东西,只能用一种笨方法,绞脸,这个场景也在一些古装电视电影中出现过,就是用一根线对折后在脸上滚来滚去,把脸上的汗毛都拔掉,这样脸上就会看起来光滑很多,出嫁前的女孩往往会采用绞脸的方式来让自己更漂亮一些。不过这个带来的疼痛感,也是很强烈的。不过对于古代的贵族妇女们呢,选择会更加多一些。比如把鸡蛋清、滑石粉、益母草、杏仁、蜂蜜这些东西搅合在一起,然后涂抹到脸上,起到美容的效果,说白了就是今天的自制面膜,不过风险性也是有的。因为天然材料分子体积大,很难通过皮肤表面细胞的缝隙,又或者会因为自身腐败变质,反而导致皮肤感染。

第二个大项目,就是古往今来妇女最执著的美白。据说春秋战国时候,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很漂亮,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她。有个叫萧史的小伙子为了讨好弄玉,就自制了当时独具一格的美白产品飞云丹。产品做好后送给弄玉,弄玉使用了感觉效果特别好,自己更加白嫩了。但是没过多久,弄玉美女就不幸去世了。这是为什么呢?根据史学家推测,萧史懂得一点化学知识,知道水银可以美白,所以就弄了一些水银来做实验,最后做成了飞云丹,美白效果很好,但是也让弄玉汞中毒死掉了。当然啦,现在依然有很多不法的化妆品用汞或者铅来起到美白的效果,比如前几年网络上卖的特别火的童颜神器。很多女孩用了这种产品,开始效果很好,皮肤变得白白嫩嫩的。过不了多久,身体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不舒服,到医院里做检查可能就已经铅中毒或者汞中毒。

第三个美容大项目,就是嘴唇,唇部的护理和化妆。古人用的东西,叫口脂,类似于今天的唇膏或者口红。特别是北方的秋冬季节,天气是非常干燥的。古代人虽然没有现在的唇膏,但是也有自己的护理方式。根据北朝的贾思勰在《齐民要术》中的记载,古代人为了防止嘴裂口子,就往嘴上涂口脂。这个口脂是怎么来的呢?古人把牛骨髓放到锅里煎,等牛骨髓化开之后,把用浸过丁香藿香的酒倒到锅里再继续煎,然后加入一种叫青蒿的草改变颜色。煎好之后再用棉布之类的东西过滤一下,最后得到的油脂放入瓷碗里冷凝,完全凝固后的东西就是口脂。口脂可以说是纯天然的护肤品,不仅能够防冻防裂,还能够有效的淡化唇纹,让很多女性从中获益。

后来到了唐代,人们发现蜡质的口脂颜色更好看,于是就改用蜡熬制口脂,并且在里面加上一种紫草,熬出来的口脂就成了红色。

第四,彩妆。古人最常用的东西叫花钿,也相当于现在的脸部彩妆造型。这种妆饰在各朝各代都有,唐朝的美女们最喜欢。一般是除了画眼睛眉毛以外,再往脸上贴花儿,各种各样的都有。有些贴完花儿了之后,脸上其他部位还要有装饰。比如用金子、鱼鳃骨、羽毛、黑光纸这些颜色比较浓重的装饰品来点缀,花钿背后有骨胶,轻轻一哈气,再往脸蛋上一贴,就不会掉。

文章来源:http://www.mz199.com/m/5245565.html

文章推荐